“善” 在行動
在我居住的小區(qū)里,每天都有騎著三輪車收廢品的人。其中有一個外地老太太,除了下雨下雪,天天都能聽到她的吆喝聲。老人衣衫襤褸,灰白的頭發(fā)上總有一層灰土,面容黑瘦,年近七十。如果不是生活所逼,這個年齡的人,早該享受天倫之樂了吧。
有一次我問她有沒有孩子,她低下眼簾,小聲道:“有。。
……(新文秘網(wǎng)http://m.120pk.cn省略253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眾生的故事,如果你讀圣經(jīng),有耶穌基督施恩喂飽一千五百難民的傳說。他們兩位都是歷史上具有超能的(神)人,內(nèi)心里充滿了對世間平民博大的愛護。他們不計較個人得失,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普度眾生,內(nèi)心光明坦蕩,以此才得以使這兩大教派傳承千年而不衰。
佛教講“四季輪回,因果報應(yīng)”,認為人會周而復(fù)始,這輩子為人,來世未必會是人,有可能是草、樹木乃至牲畜,因此今生要“行善”,為來世“積德”。從這個觀點引申來看,我們要善待家人,朋友,街頭乞討者,遇到不幸的人,我們要積極救助,我們還要愛護我們周圍的動物、鳥類,甚至是天空,草地,樹木,事實證明,愛護環(huán)境就是愛護我們自己,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種下愛,收獲亦是愛,這是佛教積極意義所在。
當今社會,有個全球首富叫比爾•蓋茨,他說過:“人類最大的進步,并不是表現(xiàn)在科技和發(fā)明上,而是表現(xiàn)在如何用它來消除不平等”,人有窮富之別,這種差距要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過去富豪們逢年開倉放糧,疾患時發(fā)布施舍,“行善成了一種姿態(tài),你有悲憫之心,你有俯首之意,大家看在眼里,就不會嫉恨你,關(guān)鍵時刻,也許就是這點恩情,就可以救命”(摘自《妄談與瘋話》,作者:六六)。因此,在我看來,行善事,好善行,對于緩解社會矛盾,消除社會對立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佛說:“ ……(未完,全文共1118字,當前僅顯示711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由佛教觀點看善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