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小品劇本/>>正文

試論曹植詩歌的藝術成就

發(fā)表時間:2006/10/9 18:39:18


  對曹植的詩歌,解放后的六十年代,學術界曾經進行過一次較大規(guī)模的討論。在這次大討論中,許多學者對曹詩頗多貶斥之辭,這集中體現(xiàn)在郭沫若、張德鈞和廖仲安等先生的著作中。郭沫若先生在《論曹植》1一文中,從批評王通、丁晏等人對曹植的評價入手,對曹植和他的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
  認真地說,曹子建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一大半是封建意識湊
  成了他,人們要忠君,故痛恨曹操、曹丕,因而也就集同情于失
  寵的曹植。
  這一段話,集中反映了郭沫若先生對曹植詩的總的見解。在他看來,曹植的詩并沒有什么藝術成就可言,曹植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不過是封建文人吹噓所致。郭沫若先生在對曹植大加貶斥的同時,又處處以曹丕作反襯,“曹丕恰恰和他成了一個鮮明的對照”。
  對郭沫若先生的這一觀點,當時就曾有人著文商榷,表示異議2,但附和者亦不少。廖仲安先生在《關于曹植的幾個問題》3一文中,明確表示贊成郭氏觀點。他說:
  我在搜集曹植的傳記材料和閱讀曹植詩歌的過程中,越來越
  相信郭沫若的分析。
  當時,張德鈞先生也著文參加了討論,他在《關于曹植的評價問題》4一文中,也持有和郭沫若先生相似的觀點。他明確指出:
 。ú苤驳淖髌罚┒紱]有出離曹植個人利益得失的情況,要說
  已有“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傾向”,恐怕結論下得早一點。
  不可否定,郭沫若等先生在對曹植的具體評論中,當然也有他們的合理成份,但是,筆者認為,他們對曹詩的總體評價實在是有失偏頗,對曹詩還有待于我們今天重新加以認識。曹詩究竟取得了怎樣的藝術成就,曹植究竟在建安詩壇和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人們的“封建意識湊成的”
……(新文秘網http://m.120pk.cn省略1093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遭受到自然災害侵襲的擔憂,又有因雨救災,登秋有收的喜悅。詩人憂人民之所憂,樂人民之所樂,把人民的憂樂融注于筆端,從而使他的詩篇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內容和現(xiàn)實主義傾向。應該說,作為一個封建王侯,能關心人民的疾苦,在自己的詩作中表現(xiàn)出人民的思想情感,這在建安詩人中是很少的。
  婦女問題,在中國封建社會里也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由于四大枷鎖的束縛,勞動婦女的地位十分低微,命運非常悲慘。曹植同其他進步詩人一樣,看到了這樣一個重要問題,并用詩歌形式加以藝術表現(xiàn)。如《浮萍篇》描寫一個“恪勤在朝夕”的女子,因丈夫另求新歡而無端獲罪被遣,致使郁郁寡歡、愁苦滿懷!斗N葛篇》寫一個婦女因年老色衰而被丈夫遺棄,他如墜入痛苦的深淵,“攀枝長太息,淚下沾維衿”。這些描寫棄婦的詩篇,可能也寄寓著詩人自己的身世之慨,但不可否定,他從客觀上表現(xiàn)了封建社會中廣大婦女“浮萍寄清水,隨風東西流”的悲劇命運,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倫理道德的腐朽和罪惡,我們可以從這悲愴動人的詩篇中,感受到古代勞動婦女巨大的不幸和精神的痛苦。
  曹植詩歌另一個重要內容是抒發(fā)自己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和懷才不遇的怨憤心情。建安詩人,大都具有遠大的理想、美好的愿望。曹植也不例外,他“生乎亂,長乎軍”,從小接受父親的教誨,并且,年輕時曾跟隨其父轉戰(zhàn)疆場,F(xiàn)實生活的熏陶,超乎眾人的才能,致使他建功立業(yè)的理想越來越強烈。他曾在《求自試表》中說:“昔從漢武皇帝,南極赤巖,東臨滄海,西望玉門,北出玄塞,伏見所以用兵之勢,可謂神妙,而志在擒權馘亮,雖身分蜀境,首懸吳闕,猶生之年!辈苤策@種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在其詩歌中也得到了突出的反映。如他的《白馬篇》一詩,以游俠兒自此,把他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表現(xiàn)得非常鮮明。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少小
  去鄉(xiāng)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苦矢何參差?叵移谱蟮,
  右發(fā)摧月支,仰手按飛猱,俯身散馬蹄!
  這里,詩人給我們刻刻的一個武藝高超、勇敢機智、捐驅赴難、奮不顧身的游俠少年英勇形象,正是詩人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是作者理想、意志的形象體現(xiàn)。在曹植的其他詩篇里,這種“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雄心壯志時有表露。如:“國仇亮不塞,甘心思喪元!保ā峨s詩》)“高念翼皇家,遠懷柔九州!保ā遏~ 篇》)“愿得展功勤,輸力于明君。”(《薤露行》)都表現(xiàn)了他的理想和抱負。當然,曹植作為一個封建文人,在這些詩篇中不可避免地打上封建文人所固有的個人主義的烙印,我們不可能完全排除他的建功立業(yè)的功名思想中所含的個人主義因素,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而斷定他的詩作“沒有出離個人得失的情況”,郭茂倩在闡發(fā)《白馬篇》的主旨時曾這樣說:《白馬篇》“言人當立功、立事,盡力為國,不可念私也”。5這是頗為中肯的評價?傊苤策@些抒發(fā)自己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的詩篇,充分體現(xiàn)了曹植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反映了詩人積極用世、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風貌。
  但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曹植縱然有超凡的才能和智慧也無從施展。在曹丕繼立以后,由于有爭立太子的前嫌,他備受曹丕的迫害。首先,他的好友丁儀、丁翼等人被曹丕借故殺害,給了他以沉重的打擊。接著,他又被曹丕責令離京,并處處受到監(jiān)察官的密切監(jiān)視。在以后的生活中,他“長逝本根逝,宿夜無休閑,東西經七陌,南北越九阡”(《吁嗟篇》),“名則六易,居實三遷,連遇瘠土,衣食不繼”(《遷都賦序》),真是轉徙飄泊,饑寒備嘗。在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下,曹植的建功立業(yè)的理想不過是空想而已。于是,這種貧困不堪的現(xiàn)實處境和遠大的抱負在曹植心中形成了尖銳的矛盾,這種難以調和的矛盾使詩人產生的苦悶、怨憤的心情,積郁于胸中,發(fā)之于筆端,就使他的詩歌具有怨憤不平之氣,金石擲地之聲:“撫劍而雷音,猛氣縱橫浮。泛泊徒嗷嗷,誰知壯士憂”。(《魚 篇》)這一聲長嘆,人不我知的感慨、壯志難酬的悲哀以及自己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的信念盡含其中。曹植這種“抱利劍而無所施”的怨憤在《美女篇》、《贈白馬王彪》、《箜篌行》、《薤露篇》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這種抒發(fā)個人怨憤的作品,從本質上看,它和表現(xiàn)詩人建立立業(yè)的雄心壯志的詩篇在思想內容上是完全一致的。詩作流露出的怨憤之情,由于植根于當時社會的土壤之中,故也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
  詩人曹植在自己的仕途坎坷的經歷中,親身體驗到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冷酷、兇殘,看到了社會政治的 黑暗和腐敗,因此,曹植的詩作也有直接和間接地反映這一現(xiàn)實的。如在《贈白馬王彪》一詩中,詩人通過對其回國途中和白馬王彪被迫分手的悲憤心情的描寫,反映了封建集團對有志之士的迫害,詩人憤不自禁,十分深刻地揭露了“鴟梟鳴衡扼,豺狼當路衢”的黑暗現(xiàn)實。在《野田黃雀行》中,詩人感嘆“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形象地展現(xiàn)了當時險惡、_的政治環(huán)境。對曹植這種揭露現(xiàn)實社會政治黑暗的詩篇,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它視為詩人政治上失意而發(fā)出的牢騷,而應該把它看成是對黑暗政治壓迫的控訴。鐘憂民先生在《關于曹植評價的幾個問題》中指出:“在爭立太子告一段落,特別是曹丕黃袍加身,君臨天下后,他們之間也不是處于平等地位的兄弟關系,而是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迫害與被迫害的君臣關系,怎么還能一成不變地繼續(xù)用相互競爭的集團之間的關系去觀察他們的矛盾性質呢?曹植的哀怨情思,反映的正是被統(tǒng)治、被迫害的痛苦,而非尋常的個人得失!边@里的分析是完全符合客觀實際的。
  曹植還寫了不少游仙詩,這些游仙詩描寫的雖然和現(xiàn)實相去甚遠,但細加體味,它無一不是社會現(xiàn)實的曲折的映照。詩人在黑暗的政治環(huán)境中,對社會、對人生的前途感到渺茫,于是,他只得借助道家思想,采用超人間力量的形式來曲折地表達自己的理想、愿望和要求擺脫塵世間的煩惱,求得精神的暫時寬慰,正如朱乾所說:“游仙諸詩嫌九州鋦促,思 ……(未完,全文共12903字,當前僅顯示3069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試論曹植詩歌的藝術成就》
文章搜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