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軍校校園文化活動的育人功能——兼與熊志勇教授商榷
近,筆者有幸拜讀了海軍工程大學熊志勇教授撰寫的《軍校校園文化活動的育人功能》一文(發(fā)表在《中國軍事教育》2004年第1期, 以下簡稱《功能》),讀罷感觸頗深,感覺熊教授對“兼具軍營文化和校園文化基本特征” (見《功能》)的軍校校園文化活動認識十分深刻。但細讀此文,也確有“意猶未盡”之感。本著學術_、“言者無罪”的想法,筆者也想借《中國軍事教育》一角,就軍校校園文化活動的育人功能,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關于軍校校園文化活動的認知功能
《功能》一文認為,軍校校園文化活動“有利于開發(fā)智力,提高文化素養(yǎng),拓展知識結構”,說的正是其拓展學員知識能力素質的認知功能�!豆δ堋愤M而指出,軍校校園文化活動的認知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培養(yǎng)學員人文精神和人文知
……(新文秘網(wǎng)http://m.120pk.cn省略564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力,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態(tài)勢,將具有重要意義。
(三)校園文化也是一種可貴的丈化增殖力量
筆者以為,軍校校園文化除具備豐富的認知內(nèi)容和獨特的認知能力外,其本身也是一種可貴的文化增殖力量�!鞍凑瘴幕瘋鞑W的理論,文化參與活動既是社會實踐的過程,又是文化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既是文化接受者、媒介、傳播者,同時又是文化的增殖者。無數(shù)個體、_長期參與、交互作用,文化就會不斷增殖。””‘而校園文化活動參與者,多數(shù)是知識、能力含量較高的學員,他們本身就是一個文化載體。由于學習、生活、工作、經(jīng)歷不同,所受教育層次及人校前文化基礎的差異,學員中的每一個人都存在著明顯的文化余缺現(xiàn)象,就是說他們的知識、能力存在著很強的互補性。學員們經(jīng)常在一起從事校園文化活動,就可以互相吸收所需的文化知識營養(yǎng)。這么多的學員互動互補起來,這種文化的增殖和知識能力堆壘現(xiàn)象將是任何一位高明的教員或任何一種組織嚴密的課堂教學都難以企及的。
二、關于軍校校園文化活動的心理調適功能
《功能》一文認為,軍校校園文化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員對社會環(huán)境和未來工作生活的適應能力”,并從“消除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和“促進學員由‘校園人’向‘社會人’、從學員向干部轉變”兩方面作用加以論述說明。筆者以為,后一方面實際上是(功能》緊接著闡述的“有利于健康人格和人際關系的形成”中的一個內(nèi)容,可以歸結到此段之中。而前一方面說的正是軍校校園文化活動的心理調適功能,但似乎略顯籠統(tǒng),并未說明這種心理調適作用是怎樣得以發(fā)揮的。筆者想,是不是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展開說明。
(一)校園文化中的暗示誘導,可以發(fā)展健康心理
藝術欣賞中,有一種常見現(xiàn)象叫“共鳴”。這種現(xiàn)象,用心理學的術語叫“暗示”或“誘導”。學員經(jīng)常參與健康向上的文化娛樂活動,就會經(jīng)常受到不同程度的“暗示”、 “誘導”,情緒、情感、信念、意志等方面,就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二)校園文化中的注意力轉移,可矯正不良心理
人的心理品質與性格特征,是社會環(huán)境不斷作用于主體而逐漸形成的。由于社會環(huán)境的錯綜復雜,人們的心理面貌也會出現(xiàn)良莠混雜。校園文化中的打球、照相、下棋、唱歌、跳舞、看電影、看電視等活動,可轉移人們的某種注意力,使他們過分的焦慮、緊張以及其他的心理狀態(tài),如憎惡、憤怒、妒忌等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從而放松身心,調整心理活動的方向、強度、節(jié)奏,進一步幫助人們明辨是非,形成新的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三、關于軍校校園文化活動的教育功能
《功能》提到,軍校校園文化活動能夠很好地彌補主課堂政治理論教育的不足,“有利于提高軍校學員的政治素質和思想覺悟”。但似乎忽視了軍校校園文化活動在培養(yǎng)學員人格魅力和品德操行方面的獨特教育功能。
筆者以為,校園文化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它有以影視、小說、詩歌、散文、美術、繪畫、雕塑、舞蹈、音樂為主的文藝活動;有以籃球、排球、乒乓球、足球、 ……(未完,全文共3137字,當前僅顯示1585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也談軍校校園文化活動的育人功能——兼與熊志勇教授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