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學生討論發(fā)言稿)
討論主題:論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
發(fā)言內(nèi)容:每次當我們談論到一些科學巨匠時,除了他們的成就,他們的工作,常常還會津津樂道于一些本職工作以外的事情。譬如,愛因斯坦極愛拉小提琴,并且水平也相當高;居里夫人喜愛旅行、游泳、騎自行車、閱讀書籍等; 愛迪生,除了發(fā)明以外還酷愛音樂,等等等等。他們除了有極高的科學素養(yǎng),也不乏深厚的人文精神與人文興趣,愛因斯坦就曾說,拉小提琴可以有助于
……(新文秘網(wǎng)http://m.120pk.cn省略343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這種嘗試,是一個可喜的突破,如果能不斷地加以貫徹提高,相信在未來回首中國大學教育發(fā)展的時候,這一定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一步。
我一直認為,科學與人文的不均衡發(fā)展,其實是人類盲目追求高效,追求利益,本質上是不完善價值觀的體現(xiàn)。在我國的封建時代,科學被認為只是一種“巧技”而已,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使得科學的發(fā)展大大滯后。而當中國被侵略,繼而反抗,切身感受到科學的重要性后,國家開始意識到要大力發(fā)展科學。逐漸的,科學被擺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大家都認為科學至上,而人文一類的東西只是為了陶冶陶冶情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這其實就是隨著社會發(fā)展,人類價值觀的改變。再看現(xiàn)在,在金融風暴以前,大學里的經(jīng)濟學院可以說是最大的熱門。經(jīng)濟學,是講求科學性還是人文性?似乎不好分。經(jīng)濟學出來的人好賺錢,好找工作,所以大家都去追捧這個學科。金融風暴之后,大家又都懷疑起來了。正是因為人類一種趨利的心態(tài),不完善的價值觀念,再配上針對性很強的,有目的的選擇,才導致了如今科學與人文這兩個本該齊頭并進的事物有了如此大的距離。無論是科學遠遠領先于人文,或是人文遠遠領先于科學,都是不足取的。如果人類能把目光放于長遠,能把教育的重心立足于對一個人全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而非為了眼前的利益的話,科學與人文就能一齊向前發(fā)展了。
人文不同于文學,一個文學家,歷史學家,或者是哲學家,都不足以說明他們身上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教育學生要有人文精神,也不是非要他們讀論語,讀老莊,讀柏拉圖。如果那樣,又是以培養(yǎng)科學家的手段來培養(yǎng)人文精神了。人文更多的是一種熏陶,教育學生寬厚愛人,關注社會。愛因斯坦在《論教育》中說:“應當反對把個人當作死的工具來對待。學校的目標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比 ……(未完,全文共1515字,當前僅顯示963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論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學生討論發(fā)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