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提綱:……
一、美國_演變的歷程
(一)庫茲涅茨曲線與“占領華爾街”運動
(二)影響美國_演變的政策
(三)什么力量決定美國政府的政策選擇
二、歐洲_演變的歷程
三、歐美社會經濟_的差異
四、歐美_經驗事實的政策含義
五、對中國的啟示
……
干部學習講稿:美國和歐洲縮小_的經驗與教訓
趙柯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各位學員,大家好,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的題目是“美國和歐洲縮減_的經驗和教訓”。縮減_是我國現在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當今中國也面臨著非常多的社會矛盾,這些社會矛盾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_近年來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_的拉大,是我國現在面臨很多社會問題的一個重要來源。
但我們一定也要知道,_加大的問題不是中國所獨有的,這是一個世界范圍內的現象,包括像歐洲和美國等西方發(fā)達國家,同樣也面臨著_不斷擴大以及所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的種種困擾。他們作為比較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作為市場經濟已經實行了幾百年的國家,他們在應對社會_拉大所帶來的種種社會問題方面,他們有哪一些成功經驗?他們有哪一些失敗的教訓?今天去回顧歐洲和美國世界上最發(fā)達的經濟體去面對_的挑戰(zhàn)的歷史事實,對今天的中國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個事情。
_加大是一個世界范圍內的事情,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_存在波動,從1900年來算的話,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前,資本主義發(fā)展的一個黃金年代,_是在不斷地往上走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前,從全球范圍之內,包括歐洲和美國,它的收入不平等,_拉大不斷地增加,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在全球范圍內_的狀況有了極大的改善,在歐洲和美國而言,兩個最發(fā)達的經濟體的_狀況開始趨于平緩,沒有再惡化下去,并且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到了1970年代之后,_在美國和歐洲都有持續(xù)拉大的趨勢,當我們今天去談論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和_的加大,有一個很重要的背景是不能只是單獨地看中國,也要把視野放寬到整個世界范圍之內,在整個世界
……(新文秘網http://m.120pk.cn省略1195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能夠解決_問題,他認為_問題是一個歷史問題,在經濟發(fā)展的起飛階段,在這一階段,因為大家都比較窮,每個人都想工作,資本是少的,有錢人比較少,工作的機會比較少,所以在這個時候,在經濟起飛的階段很明顯,大量的收益會被擁有資本的人去獲得,_在經濟起飛的階段會出現拉大的趨勢。經過庫茲涅茨的研究發(fā)現,要是經歷了一個經濟發(fā)展的快速發(fā)展期之后,慢慢的,因為資本也越來越多,勞動力會慢慢地會稀缺,會減少,經濟發(fā)展的成熟,收入分配會越來越有利于勞動者,資本的收益率會越來越低,勞動收益會慢慢地變多,在這時收入分配的差距就會減少,即“水漲船高”。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經濟發(fā)展水平越來越高,每個人都會從中獲益,最終每個人都會過得不錯,按照庫茲涅茨的說法,要想解決_問題,不要著急,等一等,時間會解決的,熬過了經濟發(fā)展的初期階段,到了經濟發(fā)展的成熟期,每個人的口袋里面最后都會塞得比較滿,每個人都能夠從水漲船高里獲取收益。
因為庫茲涅茨是非常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后他獲得了諾獎,當時他還擔任美國經濟學會的會長,所以他對經濟發(fā)展和_問題的解釋就成為一個非常經典的解釋,后來大多數經濟學家在談論_問題時就會引用他的這一個觀點。后來,庫茲涅茨的這個觀點又變成了一個倒“U形”的曲線,即“庫茲涅茨曲線”。
橫軸是指經濟發(fā)展的狀況,縱軸是一個不平等的狀況,即不平等程度。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剛開始不平等程度會增加,隨著經濟繼續(xù)發(fā)展,變得比較成熟,_的狀況會得到有效的遏制,慢慢地減少,是一個倒“U形”的曲線,被稱之為“庫茲涅茨曲線”,以此來表達_與經濟發(fā)展的關系。這一觀點也都被很多人所接受了,所以,我們都經常會聽到,解決_的問題還得靠發(fā)展,經濟發(fā)展了,自然的,_的問題才能解決,這種影響是非常大的,給大家造成一個根深蒂固的印象是,靠市場、靠發(fā)展,慢慢的,_問題就能解決了。
但在事實上并不是那么簡單的,歷史的發(fā)展與庫茲涅茨所說的不太一樣,PPT上有一個曲線,我們衡量一下,到底美國的_的狀況在歷史上是怎樣發(fā)展的。我們如何去衡量_?_就是說少部分人占有社會大部分財富,這個_就增大,所以,數據上是用美國最富有的10%的家庭,他們在全社會的收入分配中所占的份額是多少,我們以此作為一個衡量_的指標。最富有的10%,如果他們在收入分配中占據了絕大多數的份額,那說明_的狀況是惡化的。如果最富有的10%的家庭在收入分配中所占據的份額是越來越少的,那說明收入分配狀況是有所該的。如果以此來衡量的話就會發(fā)現,從1917年能夠統(tǒng)計到的數據來看的話,美國的收入分配狀況,最富有的10%的家庭,他們在收入分配中得到的收益是在不斷增加的,一直到1929年,10%的人口在全國的收入分配中拿走了50%,這是達到了頂峰,然后再開始下降,一直到了二戰(zhàn)之后,到70年代,這一段時間是比較平穩(wěn)的,美國的收入分配狀況還不錯。但從1970年代開始就不一樣,最富有的10%的人口在國民收入中所占有的比率,從30%多又開始再一次上升,達到了頂點是到了2007年在金融危機到來之前達到的頂峰,又一次達到了2007年的水平,最富有的10%的美國家庭的收入占到了全部份額的50%,這跟庫茲涅茨告訴我們的不大一樣,庫茲涅茨告訴我們收入狀況會越來越改善,但從美國的狀況來看并非如此,所以,二戰(zhàn)結束之后,收入分配狀況還是不錯的,比較平穩(wěn),但到了70年代之后又加劇了、惡化了,不像庫茲涅茨跟我們說的經濟往后面發(fā)展越成熟,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狀況就越得到緩解。美國最富有的10%的收入_所占的比,也同樣是一樣的。
在二戰(zhàn)結束之后,最富有的1%的人口占據社會財富的10%左右,一直到了2011年,占到了將近25%,最富有的1%占了社會收入的25%,也不斷地升高,都不像庫茲涅茨的假說所說的那樣,經濟發(fā)展了之后,慢慢的,收入分配狀況就得到了緩解。至少從美國的數據統(tǒng)計來看不是這個樣子的,美國的數據顯示,美國的經濟越來越發(fā)展,其收入分配狀況是在不斷惡化和擴大的。當前美國的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狀況是所有西方發(fā)達國家中最嚴重的,在不停地增加。收入最高的1%在美國,1%的這些人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在1928年的時候是19.6%,近20%。二戰(zhàn)結束之后,1953年就下來了,是9%。但到了2007年,最富有的1%的收入占到全部收入的18.3%,達到了一個頂峰,跟1928年的時候差不多,所以,整個美國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狀況,美國_的狀況,從1970年代到現在的這三四十年中是一直在加劇的。
斯蒂格利茨也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經濟學教授,當過總統(tǒng)經濟顧問委員會的主席,也當過世界
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他還獲得的諾獎。他出了一本書叫《不平等的代價》,其中專門就提到了美國收入分配近年來惡化的狀況。
當初他寫這本書是在美國金融危機之后爆發(fā)了“占領華爾街”運動,下層人民群眾認為銀行家拿了那么多的錢,最后你們掙的這些錢都落到自己的口袋,但你們的金融投機對整個社會的動蕩、經濟的衰退造成的代價卻需要每個普遍人來承擔,這是非常不公平的,所以在美國當時就爆發(fā)了草根運動、群眾運動,叫“占領華爾街”。當時“占領華爾街”運動打出的口號是“我們是那99%”。在“占領華爾街”運動之中,收入最高的1%占據了社會財富的絕大部分,剩下的這99%的普通民眾是從整個社會里面得到的并不多,所以,占領華爾街運動的背后,表面是民眾對金融集團,對于金融家、銀行家不負責任的投機的憤怒,更深層次的原因是_的拉大,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斯蒂格利茨在書里邊說了一個非常精彩的話,他說,“多年以來,美國社會上層人群和其他社會成員似乎達成了一種默契。富人們、上流社會,他們提供給普通民眾工作和繁榮,雖然他們能夠拿走大筆的獎金,但底層的中產也能夠拿到一份,但到了今天,這份默契被打碎了,那些收入最高的那1%的_就攫取的社會的大部分財富,但留給那99%的人只是一些焦慮和不安。”所以,絕大多數美國人根本就沒有從國家經濟增長中獲取收益。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不平等的代價》,斯蒂格利茨在里邊做了很詳細的研究和統(tǒng)計,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經濟雖然經歷了一個高速的增長,但這一高速增長所帶來的財富絕大部分 ……(未完,全文共14104字,當前僅顯示3355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干部學習講稿:美國和歐洲縮小_的經驗與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