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wǎng)>>法律/政法武裝/政治法律/調研報告/畢業(yè)論文/文教論文/>>正文

對客觀真實與法律真實的思考

發(fā)表時間:2006/1/9 17:56:38

近日,各大媒體競相報道了廣東省肇慶四會法官莫兆軍涉嫌玩忽職守一案(以下稱莫兆軍案),該案的主要案情是:原告李兆興持被告張坤石、陸群芳、張小嬌、張妙金等四人親筆書寫的萬元借條(后被證實是受脅迫)向四會法院提起訴訟(下稱借款案)。庭審中,被告張某等四人稱此借條系在第三人馮某用刀威脅之下出具的但事后未向公安機關報案亦未能提供任何證據(jù)加以證明,該案承辦人莫兆軍據(jù)此判令被告張坤石、陸群芳、張小嬌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償還原告借款萬元并計算利息,張妙金不承擔還款責任(其在借據(jù)上的簽名系張小嬌代寫)。判決書生效后,三被告既未上訴亦未申訴,在進入執(zhí)行程序后,張坤石、陸群芳夫婦在四會市人民法院正門外服毒自殺。為此,肇慶市檢察院以涉嫌玩忽職守罪逮捕了莫兆軍,并向肇慶市中級法院提起公訴。被告人莫兆軍的行為是依法辦案還是玩忽職守,是否構成犯罪,大家眾說紛紜。姑且不論該刑事an件的審理結果如何,筆者試從民事訴訟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
……(新文秘網(wǎng)http://m.120pk.cn省略644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情況作為定案處理的根據(jù)。
 、部陀^真實的理論依據(jù)是我國長期以來所奉行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該認識論認為:物質(存在)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存在)具有能動作用。人類具有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可以通過自身的實踐而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因此,將此思想引入審判實踐即形成了實事求是的證據(jù)制度。在過去的審判實踐中,民事訴訟中的證據(jù)標準與刑事訴訟的標準相同,即用以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jù)必須確實充分。
  二、客觀真實的證明標準的弊端
  首先,它違背了訴訟證明的相對性原理。認識活動的相對性和訴訟證明的特殊性,決定了訴訟證明在多數(shù)情況下達不到證明結果與案件客觀事實完全一致的程度。從認識論上說,唯物辯證法認為,客觀世界、客觀事實是可以認識的,但這種認識的完成需依賴于人類實踐活動的不斷發(fā)展,不斷深化,在特定的條件、特定的時間周期內所進行的認識總是具有相對性的。這是我國在計劃經(jīng)濟條件下參照前蘇聯(lián)的民事訴訟模式制定的,它體現(xiàn)了很強的職權主義的特征,人民法院可在當事人的訴訟實體內容外廣泛收集證據(jù),并依此作出裁判。其次,它影響訴訟實踐的原則和效率。往往要求法官不切實際片面追求確實充分。為保證每一個案件所裁判確認的事實與案件的客觀事實完全一致,法官不得不擔負起調查取證的義務,以發(fā)現(xiàn)案件的事實真相。這種證明要求帶來訴訟模式上的一個必然結果就是極度強化訴訟中法院的職權主義傾向,尤其是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沒有舉證積極性,未能盡到舉證的責任,結果往往過多地由法官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jù),形成所謂的當事人動嘴、法官跑腿,法官調查、律師閱卷的現(xiàn)象。由此會帶來的問題就是當事人會把敗訴的原因直接歸于人民法院的調查不力,這樣亦加重了人民法院的責任,使得辦案效率低下,案件久拖不決,給法官提出了難以達到的要求,亦顯然不符合人民法院公正與效率的主題。
  三、法律真實與客觀真實的關系
  在審判實踐中我們要正確理解客觀真實和法律真實的關系。追求法律真實的時候并不是排斥客觀真實,因為二者之間存在著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受到其自身特定歷史時期的局限而不可能絕對地分毫不差地再現(xiàn)案件的原來面目,客觀真實僅僅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化目標,但并不是在所有的案件中都要不顧客觀條件的限制和程序正義的要求而一味片面追求客觀真實。在無法查明案件事實的情況下許多法官因錯案追究制而不敢裁判,這實際上是違背了法官不得拒絕裁判的法理。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客觀真實的證明要求越來越不適應審判工作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下稱《規(guī)定》第條“人民法院應當以證據(jù)能夠證明的案件事實為依據(jù)依法作出判決”。它第一次明確了我國民事訴訟中法律真實的證明要求。此外,《規(guī)定》強化了當事人舉證責任,弱化和規(guī)范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jù)的職能,規(guī)定了人民法院依調查收集證據(jù)的幾種情形,由此正式確立了人民法院居中裁判的地位。當事人在訴訟中“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即當待證事實真?zhèn)尾幻鲿r由依法負有證明責任的人承擔不利后果的責任而非此前在待證事實真?zhèn)尾幻鲿r由人民法院依職權調查取證進而以此作出裁判!兑(guī)定》第條將人民法院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jù)僅限于:⒈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⒉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回避等與實體爭議無關的程序 ……(未完,全文共3578字,當前僅顯示1807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對客觀真實與法律真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