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提綱:……
一是十三世紀的馬可•波羅,另一個便是十六世紀的利瑪竇了
2、《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法)伊薩貝爾•微席葉
3、《肇慶學院學報》,余三樂
4、《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疏仁華,楊東明
……
利瑪竇的中國之路
——讀《利瑪竇中國札記》
利瑪竇對于中國人來說是不陌生的,歷史上來到中國最著名的兩個歐洲人,一是十三世紀的馬可•波羅,另一個便是十六世紀的利瑪竇了!恶R可•波羅游記》震動了歐洲,使歐洲人知道有一個強大的韃靼君主,統(tǒng)治著一個土地廣闊、民物富庶的大國。然而隨著明王朝的建立和中西交通的隔絕,這個東方大國逐漸成為了傳奇!独敻]中國札記》無疑為歐洲人重新打開了認識中國的窗口,在中西交通史上功不可沒。利瑪竇于1571年在羅馬加入耶穌會,后來自愿到遠東傳教。《利瑪竇中國札記》即是晚他年在北京寫下的傳教經(jīng)歷,由比利時人金尼閣神父整理而成。本書對于研究明代中西交通史、耶穌會入華傳教史都是頗有史料價值的,它的珍貴特殊之處在于:撰寫者本人是一個在中國生活了多年并熟悉中國生活的同時代的歐洲人,他所提供給讀者的是第一手資料,而非大多數(shù)歐洲人道聽途說的二手資料。利瑪竇的中國之路,對傳教
……(新文秘網(wǎng)http://m.120pk.cn省略645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的一個發(fā)明創(chuàng)造。如他引用《老子》中的三句話:“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見名曰希,搏之不見名曰微”,取其末尾字組成“夷希微”,諧音“耶和華”,如此牽強附會來證明基督教是存在于中國的古籍中的。他這樣運用儒教文獻來解釋基督教原理的目的無非是為他在華傳教爭取一塊滋生的土壤。然而事實證明這種方法確實可行,甚至使得像鄒元標那樣的東林黨人也說利瑪竇“欲以天主學行中國,此其意良厚;仆嘗窺其奧,與吾國圣人語不異!
利瑪竇在中國上層社會進行的知識傳教,反射出了當時中國人盲目的驕傲自大、對外部世界的不了解。他對中國社會的這種弊端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君主專制的封建國家,皇帝和朝廷的統(tǒng)治有著絕對的權威性。封建帝王因為有著絕對權威而妄自尊大,把其它民族一律貶為蠻夷。中國人民長期受這種思想的浸染,也把中國看成是世界的中心和重心。利瑪竇在書中寫道:“這種無知使他們越驕傲,則一旦真相大白,他們就越自卑! 正是由于這種心理,利瑪竇由歐洲所帶來的三棱鏡、地圖、機械鐘等,竟成了敲開中國上層階級思想堡壘的法寶。一些人開始還譏笑他的地圖,然而有識之士們卻開始研究南北回歸線、子午線和赤道的位置。地圖成了傳教士們拜訪官員的饋贈佳品。對于這一點利瑪竇在第一卷開頭就寫道:“我認為中國人有一種天真的脾氣,一旦發(fā)現(xiàn)外國貨質(zhì)量更好,就喜歡外國的東西有勝于自己的東西。看來他們的驕傲是出于他們不知道有更好的東西以及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優(yōu)勝于四周野蠻國家這一事實! 不得不說,利瑪竇的文化心理視角是深刻的。我以為即使現(xiàn)在,中國人仍然存在這種心理,如對外國名牌的狂熱追捧,而冷落國產(chǎn)的品牌等。
利瑪竇利用科技為手段而促成其傳教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促進了中國人對近代科學的啟蒙認識。然而他對西方近代科學的傳播究竟是否如某些學者所艷稱的那樣貢獻卓越呢?其實不然。誠然,利瑪竇作為中西思想文化方面接觸的第一個媒介者,在多方面奠定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其影響一直延續(xù)到近代。耶穌會士所傳來的西方科技,大大開闊了中國知識分子的眼界,特別是天文歷算、輿地、水利和火器等方面涌現(xiàn)出的著作,都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如他與徐光啟合作翻譯的歐氏《幾何原本》,使利瑪竇得到御賜葬地的榮譽,可見人們對此書的重視。清代的許多著名科學家也深受西法天算的影響。利瑪竇作為介紹西方的第一人,是功不可沒的。但他的功績也僅止于此。當西方的近代科學和近代思想登上歷史舞臺并逐漸占據(jù)主流地位時,利瑪竇代表的中世界神學體系卻是與之背道而馳的。正如《札記》的中譯者在序言中所說:“耶穌會士在歷史上確實以博學著稱,然而他們的學識是為z-教反改革服務的,是為反對近代思想和近代科學而服務的;他們雖也以邏輯思維著稱,但他們的邏輯卻是為中世紀神學服務的《名理探》,乃至耶穌會的決疑論,是與近代培根、笛卡爾的方法乃至王港的近代邏輯學唱反調(diào)的。” 他們作為z-教反改革的先鋒,在學術和實際活動方面的過人之處是毋庸質(zhì)疑的,“但他們那種違反時代潮流的頑固性” ,也是同樣毋庸置疑的。實際上正是由于耶穌會士的阻撓,中國學者至19世紀還在托勒密體系與哥白尼體系間徘徊,一直到19世紀李善蘭才把真正意義上的近代科學即牛頓體系介紹過來。從這點上看,中國近代科學之所以遲遲沒有出現(xiàn),也與耶穌會士的阻撓有關。
對于歐洲來說,早在利馬竇之前,馬可•波羅和方濟會教士都曾敘及東方有個強大的契丹國,但 ……(未完,全文共3585字,當前僅顯示1810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利瑪竇的中國之路——讀《利瑪竇中國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