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提綱:……
一、課題的現(xiàn)實背景及意義
(一)基于學生幸福成長的需要
(二)基于當前課程改革現(xiàn)狀和追求的需要
(三)基于我校一貫堅持的“幸福教育”實踐的需要
二、國內外關于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一)國外相關研究綜述
(二)國內相關研究綜述
(三)本課題研究與之區(qū)別和聯(lián)系
三、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及內容
(一)概念界定
(二)理論依據(jù)
(三)預期目標
(四)研究內容
四、課題研究的實施情況
(一)前期研究
(二)目前研究
(三)后繼研究
五、課題研究方法
六、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一)人員條件
(二)組織保障
(三)研究基礎
(四)經費保障
七、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形式
……
《初中“幸福課堂”模式的實踐和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的現(xiàn)實背景及意義
(一)基于學生幸福成長的需要。
人生的所有問題,都可以還原為幸福問題。從人性的本質講,人活著,就有追求,追求的東西中,內含著一樣本質的東西,那就是幸福。恩格斯曾提出:“每一個人都追求幸福,是一種無需加以證明的顛簸不破的原則!睂W生是人生的階段性身份特征,是獨立存在的、具有主體性的活生生的人。學生不是任何人可以隨意支配的附屬品,他和成人一樣具有獨立的人格尊嚴、豐富的情感和獨特的個性,其生命具有完整性,同樣也在追求著幸福。但貫穿整個學生時代的學習,卻被學生視之為負擔、為痛苦。
(二)基于當前課程改革現(xiàn)狀和追求的需要。
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提出了教育應以人為本的先進理念,以人的和諧發(fā)展為目標,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嚴、人的潛能在教育過程中得到最大的實現(xiàn)與發(fā)展,最后達到人人都擁有幸福人生,這是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因此,追求課堂教學的“幸福度”,成了課堂教學追求的目標之一。但長期以來,“教學質量”被提到了相當?shù)母叨,教師對“教學質量”的理解也發(fā)生了偏頗,認為“教學
……(新文秘網(wǎng)http://m.120pk.cn省略752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耶魯大學政治學教授羅伯特•萊恩的《市場民主制度下幸福的流失》相信幸福才是人們追求的終極目標。
(二)國內相關研究綜述
我國幸福感研究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其研究主要與老年人精神心理衛(wèi)生有關。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逐漸開始對其它人群進行研究,其中與教育相關的如:楊宏飛的教師幸福感研究,王艷梅的中學生幸福感的研究等等。在中小學最早提出“幸福教育”的是高峰,于2002年開始提出并實施幸福教育,他曾提出:幸福教育要通過構建幸福課程、打造幸福校園、促進教師幸福等多種途徑來實現(xiàn)。目前,幸福教育已成為學校教育的熱點,如朱永新在《新教育》提出:“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是一種行動方式,教育作為促進美好生活,作為一種手段的同時,本身它應該是一種幸福的生活!惫枮I師范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沙洪澤的《教育——為了人的幸!诽岢觯骸靶腋J墙逃膽兄x!
(三)本課題研究與之區(qū)別和聯(lián)系
綜上所述,他們提出的都是宏觀層面的教育工作,囊括了教育的各個層面。但課堂才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肩負著學校教育的主要使命,不僅要系統(tǒng)傳授學生文化科學知識技能,還要全方位呵護學生健康幸福成長。所以,我們的課題是立足課堂,以教學為切入點進行研究,研究層面相對較小,更容易研究透徹。
當然,各地先后也涌現(xiàn)了一大批“幸福課堂”教學改革的典型,但每所學校有自身的特點,再則每門學科、每節(jié)內容授課方式也不相同。參考國外的一些關于教學模式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教學并不能用某一種教學模式涵蓋所有的內容,應該把握內容和形式的相結合,這同時也可拓展學生對學習方式方法多樣性的掌握。所以本課題的研究并不是為了整理出某一特定教學模式讓教師套用,而是寄希望結合我校的辦學理念,將“幸!比谌胝n堂教學改革中,突出“幸福課堂”的構成要素,提煉出適合我校實際的教學模式,在模式的引領下,各教師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自我的、符合學生的教學方式。
三、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及內容
(一)概念界定
1.“幸福課堂”核心理念:我!靶腋Un堂”的核心理念是“快樂+意義”!翱鞓贰痹谶@里指的是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師生個體在課堂就能感受到,指向當前利益,讓幸福能被師生個體直接地感知;“意義”來自于目的,指師生個體認識到自己當前的行為是有價值的,指向未來利益,讓幸福更深厚和持久。
2.“幸福課堂”概念解釋:我校的“幸福課堂”是一個聯(lián)系“幸!焙汀罢n堂”的平臺。在此平臺上,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內在需求,充分運用各種教育資源,通過精心設計的有目的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快樂體驗中享受學習,建立自信,發(fā)展能力,為將來實現(xiàn)自我價值和人生意義做好準備。
(二)理論依據(jù)
1.塞利格曼的積極心理學理論。該理論是相對于消極心理學而言的,它們有各自不同的研究領域。積極心理學關注的是人類的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倡導心理學要研究人所具有的種種美德、積極品質、積極能力和積極潛力等,強調心理學要幫助那些處于正常環(huán)境條件下的普通人學會怎樣建立起高質量的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其目的是讓正常人更優(yōu)秀,更幸福,即由原點“0”向無限的“+”向延伸。
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需要是個體內部的一種不平衡狀態(tài),它表現(xiàn)在個體對內部環(huán)境或外部生活條件的一種穩(wěn)定的要求,并成為個體活動的源泉。該理論將人的需要劃分為以下五個等級,從低到高依次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我們在“幸福課堂”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特別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3.郭思樂的“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與師本化、灌注性教學相對立,有強大穿透力、沖擊力、震撼力和感染力。它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理念。生本教育是教育現(xiàn)代化的核心因素;生本教育是實現(xiàn)教育均衡的有力杠桿;生本教育是現(xiàn)代課程改革的根本理念。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就是以 ……(未完,全文共6012字,當前僅顯示2111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初中“幸福課堂”模式的實踐和研究》開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