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提綱:……
一、文獻回顧
二、計量模型選擇和數據分析
(一)計量模型選擇
(二)指標設計和數據分析
三、資本體現式技術進步貢獻率
四、資本體現式技術進步的決定因素
五、結論及政策建議
……
投稿領域:數理經濟與計量經濟學
要素耦合、體現式技術進步和我國經濟增長質量:1981-2007
內容提要:本文依據質量變化差異將資本分為建筑資本和設備資本兩類,利用不變質量價格指數估算出設備資本存量,并考察資本即期服務效率調整后的體現式技術進步貢獻率及其決定因素。結果顯示:設備資本和經濟增長作用關系顯著,資本體現式技術進步貢獻率約8.7%,占資本貢獻的12%和總技術進步貢獻的30%。要素貢獻呈現階段性變化特征,相對于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后資本投入作用增強而中性和體現式技術進步貢獻下降,其中中性技術進步降幅達到70%。體現式技術進步增長取決于進口設備和外商直接投資,國內自主研發(fā)作用甚微。若無法從根本上扭轉技術進步下降趨勢并提升國內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我國經濟高增長將可能無法長期持續(xù)。
關鍵詞:設備資本;資本體現式技術進步;資本服務效率
[中圖分類號]F0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Factor Coupling, Embodied Technical Change and Quality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1981-2007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quality difference of the capital, the paper classifies the capital into the structure capital and the equipment capital, and uses the quality price inde* to adjust the equipment capital stock assuming the fi*ed quality of the structure capital, only to estimate the function and the determinant factors of capital embodied technical change. It points out that: (1)the relationship of the equipment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is prominent, and the contribution coefficient of technical change is 8
……(新文秘網http://m.120pk.cn省略1628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能夠同比例提高所有生產要素投入效率,利用全要素生產率方法就可以有效測算技術進步。若有偏性技術進步依附于資本或勞動投入,并非均等提高資本或勞動質量,只以TFP測算技術進步就存在許多局限,結果可能有悖于真實經濟中技術進步貢獻,無法代表真實經濟增長的質量變化趨勢。針對當前世界各國經濟發(fā)展現實,以TFP估計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作用貢獻的分析,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Felipe, 1999)。
面對當前世界經濟發(fā)展的新趨勢,Boucekkine et al.(2002)認為,內生經濟增長模型假定技術進步與資本積累相獨立,傳統(tǒng)技術進步測算方法無法捕獲新設備投資中的質量變化。Greenwood and Yorukoglu(1997)認為,設備價格下降和設備投資占GDP比重增長共存事實,表明新設備投資中蘊含技術進步,傳統(tǒng)中性技術進步假定存在缺陷。為了充分解釋世界各國經濟高增長和全要素生產率下降共存問題,Gordon(1990, 2000, 2002)、Greenwood and Yorukoglu(1997)、Greenwood, Hercowitz, and Krusell(1997)和Greenwood and Jovanovic(2001)認為,20世紀90年代前后不同階段的經濟增長模式不同,90年代技術進步應用主要與有形的資本品結合,現代經濟發(fā)展正是利用內含最新技術的設備投資特別是信息軟件業(yè)設備,通過資本和技術進步相耦合方式(即資本體現式技術進步)實現經濟快速增長。Gordon(1990)和Hulten(1992)等測算出設備投資中有形的技術進步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貢獻,發(fā)現1954年到1990年間美國資本體現式技術進步每年以3%速率增長,占技術進步總貢獻率的2/3以上,其中美國戰(zhàn)后60%的生產率增長來自于體現式技術進步(Greenwood, Hercowitz, and Krusell, 1997)。趙志耘等(2007)將資本分為設備資本和建筑資本,依據設備投資和建筑投資的相對價格和投資的邊際收益,發(fā)現設備價格下降和設備投資快速增長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經驗事實,驗證了設備資本投資中蘊含高技術進步和中國經濟中資本體現式技術進步的存在性。黃先海等(2006)也認為技術進步完全可能融合于物化型設備投資過程中,通過設備更新?lián)Q代提升技術進步和經濟生產率。黃先海等(2008)利用發(fā)明專利總數和年度數反映技術存量和技術流量,依據索洛剩余法測算技術進步,結果發(fā)現1980-2004年中國TFP年均增長率為3.36%,設備資本中體現式技術進步對TFP增長的貢獻率為39.96%。
毫無疑問,中性和資本體現式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都是重要的,但不同類型技術進步貢獻率測度本身還存在許多困難和障礙(Rosenberg, 1982; Szirmai et al., 2001)。當然,如何更有效地分離并測度依附于資本積累過程中的技術進步及其作用貢獻,仍然是國際學術界研究的難點和前沿(Greenwood et al., 2000; Howitt and Aghion, 1998; Licandro et al., 2001; Wilson, 2002; Kogan, 2004)。當前,國內技術進步研究主要集中于TFP及其組成成分分解問題,分析TFP增長趨勢及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王志剛等,2006),對資本體現式技術進步及其貢獻率定量研究卻相對不足。一些文獻曾涉及資本體現式技術進步,但只開展定性分析或是論證中國高資本積累過程中體現式技術進步的存在性問題(易綱等,2003;林毅夫等,2007;趙志耘等,2007)。也有少量文獻以設備投資和發(fā)明專利等指標,間接估計資本體現式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黃先海等,2008)。簡而言之,國內技術進步研究文獻的主要局限性體現為:(1)沒有考察資本即期服務效率,導致資本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可能存在估計偏差。易綱等(2003)認為,不同經濟周期階段企業(yè)資本的利用程度不同,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資本閑置。真實經濟生產過程中資本投入主要表現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耐久性資本品在經濟生產過程將重復使用而不是短期內全部消耗完畢,經濟產出與即期資本服務量有關(鄭玉歆,2007)。即期經濟產出并非是整體資本存量作用的結果,而是主要來自即期服務資本。因此,傳統(tǒng)生產要素投入作用貢獻估計,將資本存量當作服務資本進而出現高估資本貢獻的可能。(2)沒有區(qū)分新舊投資資本的質量差異,只關注資本投入數量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隨著技術進步和新技術應用,新資本相對于舊資本往往擁有更高的生產率,資本質量提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影響巨大。事實上,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電子信息軟件設備業(yè)投資迅猛增長,高新技術產業(yè)快速發(fā)展,其資本投入作用必然有別于傳統(tǒng)產業(yè)。(3)關注無偏性技術進步即Hicks中性技術進步,并以參數和非參數法估計技術進步(王志剛等,2006),忽視有偏性技術進步作用,直接定量估計中國經濟增長過程中資本體現式技術進步及其貢獻率更是幾乎空白。正如上述,技術進步并非一定嚴格同比例提高要素投入的產出效率,完全可能以不同方式也非均勻地改變要素投入的效率,即技術進步和新技術應用完全可能與資本或勞動結合,以較少資本或勞動投入獲得更大產出(Cahuc and Zylberberg, 2007)。針對當前國內資本體現式技術進步的研究現狀和研究局限性,本文充分借鑒Jorgenson(1995)的觀點——不同類型的資本投資所涵含的技術進步不同,資本體現式技術進步估計應該對存量資本進行分類,將物質資本分成建筑資本和設備資本兩類,利用不變質量價格指數調整資本存量并考察資本的即期服務效率,分析資本體現式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及其決定因素。
二、計量模型選擇和數據分析
(一)計量模型選擇
假定代表性生產者擁有C-D生產技術,若將資本分為建筑資本SC和設備資本JC兩種,那么生產者滿足Cobb-Douglas技術的生產函數為:
(1)
其中;和分別表示中性技術進步和勞動數量。
利用勞動密集型經濟增長形式,可得對數線性的產出方程:
(2)
其中表示對數中性技術進步。
由于資本并非全部用于生產,經濟產出主要來自即期服務資本存量和利用效率。為更精確刻畫資本服務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在線性對數產出方程中增加和,方程變化為:
(3)
其中:和分別表示建筑資本和設備資本的利用效率。在真實經濟的生產過程中,由于沉沒成本或資本閑置等原因,存量資本并非全部用于生產,當期經濟產出主要是即期服務資本作用的結果。但應該強調,如何有效測算即期資本服務效率或資本存量的利用效率,國內外研究還存在較大爭論,這也是當前國際服務資本估計的重點和難點。不過,Petropoulos(1999)和Sakellaris and Wilson(2001)認為,在某些特定的合理環(huán)境和約束條件下,企業(yè)生產過程中能源使用效率可以近似刻畫出資本的使用率和資本存量的服務水平。為此,我們利用Petropoulos(1999)和Sakellaris and Wilson(2001)的思想,采用單位資本的能源使用率作為資本即期服務效率的代理變量:
令和
為了簡化分析問題的方便,假定,代入勞動密集型對數線性模型可得:
(4)
其中:;;
若資本的質量沒有變化,對于資本的存量估計,文獻主要采用永續(xù)盤存法進行。其中資本存量永續(xù)盤存法用公式表示為:
,表示資本折舊率。
正如上文所述,當前各國經濟普遍設備價格下降而設備投資增長迅速現象表明,新設備中必然蘊含前沿技術進步。真實經濟發(fā)展過程中資本具有非同質性特征,即新舊資本品質量不同。同時,在生產過程中,資本需要折舊意味著連續(xù)生產需要資本的不斷積累和更新,而新增資本投入將以特定實物形態(tài)如新機器設備投資表現出來后,才能進入產品的生產過程。不過,Greenwood et al.(1997)認為,并不是所有類型的資本投資都蘊含明顯的技術進步,可變質量新資本品主要表現為設備投資品,而非建筑投資品。也就是說,新機器設備投資有別于舊機器設備,新設備和舊設備相比擁有更高的生產率,資本存量也就是不同時期不同技術含量資本品逐期累積的結果。同時,Gordon(1990)認為,資本品質量差異往往可以通過不變質量但更多數量的資本品來表示。
若新舊資本質量不同,傳統(tǒng)資本 ……(未完,全文共25417字,當前僅顯示4571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論文:要素耦合、體現式技術進步和我國經濟增長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