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違約救濟與信任投資:法和經(jīng)濟學的視角
內(nèi)容提要:經(jīng)濟學家從產(chǎn)業(yè)組織學、勞動經(jīng)濟學和制度比較等領(lǐng)域研究了專用性投資和敲竹杠問題。本文運用法和經(jīng)濟學的研究方法,從違約救濟的角度探討專用性投資(信任投資)問題,在Shavell(1980)模型的基礎上比較了期望損害賠償和實際履行這兩種違約救濟方式對信任投資的影響,得出的結(jié)論是,期望損害賠償優(yōu)于實際履行。根據(jù)這一結(jié)論,本文建議將損害賠償引入我國的合同法實踐,從效率原則出發(fā),使法院在處理具體案件時實現(xiàn)或接近個別公平和正義。
關(guān)鍵詞:違約救濟;信任投資;期望損害賠償;實際履行
Remedy and Reliance Investment: A Perspective of Law and Economics
Abstract: The literature of specific investment and holdup spans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labor, and comparative institutions. Employing the method of law and economics, this paper discusses specific investment, which is called reliance investment in la
……(新文秘網(wǎng)http://m.120pk.cn省略933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1985;Tirole,1986;Hart和Moore,1988)
如何解決敲竹杠問題是經(jīng)濟學家們關(guān)心的一個問題。經(jīng)濟學家從不同的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Grossman和Hart(1986)、Hart和Moore(1990)從資產(chǎn)所有權(quán)結(jié)構(gòu)(asset ownership structure)的角度進行研究,Shavell(1980)和Rogerson(1984)從法律規(guī)定的違約救濟(remedy)的視角進行研究,另一些經(jīng)濟學則從不完全合同的簽約設計的不同角度進行研究(Chung,1991;Rogerson,1992;Hermalin和Katz,1993;Aghion、Dewatripont和Rey,1994;NÖldeke和Schmidt,1995;Edlin和Reichelstein,1996)。
本文采用法和經(jīng)濟學的研究方法從違約救濟的角度來考察專用性投資,并且遵循法和經(jīng)濟學的研究傳統(tǒng),將專用性投資稱為信任投資(reliance investment)(Fuller和Perdue,1937;Dawson和Harvey1977)。
法和經(jīng)濟學家關(guān)于違約救濟對信任投資的影響的研究開始于Shavell(1980)。他首先指出,違約救濟不僅會影響履約-違約決策,還會影響信任投資。Shavell(1980)假設不存在事后再談判,并且得出以下結(jié)論:因為期望損害賠償能夠“保證”信任投資方在另一方違約時得到全部補償,所以導致信任投資水平過高。在信任損害賠償下,信任投資方所做出的任何專用性投資都會得到補償,所以他比在期望損害賠償下更容易過度投資,更偏離最優(yōu)水平。期望損害賠償和信任損害賠償都會導致過度投資,但是期望損害賠償帕累托優(yōu)于信任損害賠償,因為期望損害賠償下雙方的境況比信任損害賠償下好。Shavell(1980)沒有考察實際履行這種違約救濟方式。中國通常采用的違約救濟是實際履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規(guī)定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钡谝话僖皇畻l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履行非金錢債務或履行不符合規(guī)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況之一的除外:(一)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二)債務標的不適于強制履行或履行費用較高;(三)債務人在合理期限內(nèi)未要求履行�!笨梢�,我國違約責任制度中以繼續(xù)履行或強制履行為首位違約責任承擔方式,并將選擇權(quán)賦予非違約方。在司法實踐中,當一方違約時,如果非違約方要求實際履行合同而違約方又有履行能力時,法院通常予以支持。],而英美國家通常采用的是期望損害賠償,所以本文將拓展Shavell(1980)的模型,比較實際履行和期望損害賠償對信任投資的影響。
二、模型概述
買方和賣方就某種物品的買賣簽訂一份合同。假設合同中沒有任何或然條款。但是,雙方都清楚的知道,如果一方違約,那么他將支付給另一方違約救濟。為了簡單起見,假設雙方在第0天簽訂合同,在第2天進行交易。在第2天,雙方要么交易,要么不交易。第2天,買方的期望收益為,賣方的生產(chǎn)成本為。合同簽訂之后、合同履行之前(即第0天和第2天之間)雙方獲得關(guān)于和的信息。假設雙方在第1天獲得信息。在第0天和第1天之間,為了獲得履行合同所帶來的收益,買方必須投入某些資源,該投入被稱為信任投資。假設買賣雙方均為風險中立者。假設雙方無法進行事后再談判。整個事件的順序可以用下圖表示。
第0天 第1天 第2天
簽訂合同 獲得信息 履約?違約?
圖1 時間線
為了簡單起見,本文假設合同一方(而且只有一方)決定信任投資水平,一方(而且只有一方,有可能是同一方)做出履約-違約決策。所以,一共有兩種情況:(1)合同一方做出信任投資決策而另一方做出履約-違約決策;(2)履約-違約決策和信任投資決策均由合同的一方做出。
三、違約救濟與信任投資
1.合同一方做出信任投資決策而另一方做出履約-違約決策
當合同一方做出信任投資決策而另一方做出履約-違約決策時,共有兩種情況:(1)買方進行信任投資、賣方做出履約-違約決策;(2)賣方進行信任投資、買方做出履約-違約決策。本文考察買方進行信任投資、賣方做出履約-違約決策的情況,也就是說,買方進行信任投資而賣方面臨生產(chǎn)成本的不確定性。賣方進行信任投資、買方做出履約-違約決策的情況與此幾乎一致。
定義:
信任投資
或然情況
的概率密度
違約集,即
合同價格
違約救濟
其中,為一個內(nèi)生變量;為一個標量;可微,是一個外生變量,是內(nèi)生變量。
在既定的違約救濟下,合同雙方通過選擇和使自己的期望收益 ……(未完,全文共11011字,當前僅顯示2619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論文:違約救濟與信任投資:法和經(jīng)濟學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