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教育/畢業(yè)論文/文教論文/>>正文

教學論文:漢語詞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意義、結構

發(fā)表時間:2016/3/28 15:09:27

教學論文:漢語詞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意義、結構

提要:漢語詞匯是漢語在中華文化長期的歷史積淀下形成的一個有機整體。漢語詞匯中的不少成員是經歷了歷史的沙汰之后形成的文化結晶,內裡貯存了相當數量的文化資訊。這些文化資訊,有些不經研究者發(fā)掘甚至難為常人所知。文化資訊貯藏最多的詞就是所謂文化詞。但普通詞中所貯藏的文化資訊也不容小覷,一些詞語之所以易被人作俗詞源的解釋,正是由於解釋者不能正確瞭解那些詞語所貯藏的文化資訊所致。漢語詞匯中的一些成員因為是歷史的產物,其結構自然是歷史上某個時期形成的,今人對之進行解析時自然也不可比附以現代常見的結構。明瞭一些詞語的特殊的意義和結構,對於更好的教授漢語詞匯,特別是針對母語非漢語的學生所進行的第二語言教學,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關鍵字:文化詞;典故詞;整體意義;詞語結構

漢語詞語,一部分單位的意義,就是各組成成分簡單組合后所呈現的意義,整個詞語的意義一望便知,無須舉例;另一部分單位的意義,卻不是各組成成分組合后所呈現的意義,整個詞語的意義并非成分簡單組合后所呈現。這后一部分詞語,意義難為漢語非母語的人士理解,是漢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漢語中有所謂文化詞。文化詞,即是指蘊含社會文化意義的詞語。[一陳建民1
……(新文秘網http://m.120pk.cn省略855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代典籍的的文化詞,其文化色調自然也就愈發(fā)顯得濃郁。例如:
“期頤”,《禮記•曲禮上》:“百歲曰期,頤!
“弱冠”,《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翹楚”,《詩經•周南•漢廣》:“翹翹錯薪,言刈其楚!
“喬遷”,《詩經•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殷鑒”,《詩經•大雅•蕩》:“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作俑”,《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他如“箕斗、金蘭、舊雨、晴好、識荊、涂鴉、衣裳”,也都屬此類。
上述出自古代典籍、書文中的詞,有人稱其“典故詞”!暗涔试~”當然得是出自古代典籍、書文中的詞。但是,從出於古代典籍、書文的詞并非都是“典故詞”。“典故詞”,顧名思義,更應該是內含典故的詞。例如:
“云雨”,宋玉《高唐賦》序云,楚懷王到巫山游覽,因疲倦而入夢,見一女子對其言:“我本巫山之女,作客于此,聞道大王在此游覽,我愿與王同床共枕”。懷王於是同此女做了露水夫妻,臨別女子對懷王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云雨”就是一個典型的典故詞。它因《高唐賦》的典故而生,表示人做愛。人之外的其他動物發(fā)生性行為,不能說“云雨”;人與人發(fā)生非自愿性的性行為,也不可說是“云雨”;只有當人與人發(fā)生美好的性愛關系,描述時方可稱為“云雨”。教師講解典故詞時,一定要詳細交代該詞產生的時代背景,使用的場合和條件,也要注意對方和己方的身份等因素(比如中國人,作為子女是不可談論父母的性事的;萬一實在無法避開,也要選擇其他委婉的說法,而不能說“云雨”。雖然“云雨”本身就是一個婉辭)。當然,“典故”最主要的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霸朴辍币辉~的典故即是。但“典故”也可是詩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典故”的后一種意義,就不見得都是古代的,而亦可是現代的了。例如“文化大ge min”時的政治風云人物王力,在1967年8月7日對外交系統(tǒng)造反派發(fā)表講話,極左分子受到蠱惑,一度奪取了外交大權。8月22日,在外交部造反派的策劃組織下,極左分子火燒英國駐華代辦處,導致了_期間最嚴重的外交事件。王力1967年8月7日的講話被時人稱為“王八七講話”,王力本人更被譏稱為“王八七”。瞭解中國市井文化的人,當然瞭解“王八”這個詈語的含義,明白當用這個詞辱駡對方時對對方的貶損程度。因此,當時人把王力的姓氏與他講話的時間連在一起造出一個“王八七”時,造詞者的貶抑態(tài)度不言自明,聽者聞之也自然的會心一笑。教師在講解此詞時,一定要將中國的市井文化造出的俗詞的意義講解清楚,這樣才能讓學生對這個詞有較為深刻的瞭解。
漢語詞語中的一些單位,其意義不是各組成成分分別的意義,而是組合后另外的整體意義,這種情況,在不少詞語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單字詞如“火”;雙字詞如“拍馬”;三字語如“碰釘子”;四字語如“指鹿為馬”;多字語如“長江后浪推前浪”。教師在講解時,要清楚的講明:漢語的這類詞語,意義并非字面上所呈現的那一個,詞面掩蓋下的那個意義才是其真正的意義。而這字面掩蓋下的真意的形成,多靠的是比喻,如:
吃香 肝膽 窠臼 刻骨 枯腸 塊壘 林濤 露餡兒 陸沉 馬趴 眉宇 苗條 袍澤
蓬茸 駢儷 墻裙 蛇行 鎖鑰 涂炭 荼毒 碰釘子 葡萄胎 剜肉補瘡 緣木求魚
也有的靠的是借代,如:
巾幗 門房 琴瑟 阮咸 (捉)舌頭 絲竹 泰斗 鬚眉 樽俎 諸葛亮 紅袖添香

漢語詞語的結構不是很簡單的,復合詞的結構尤其復雜。一些復合詞并非在現代結構而成,其字與字的關系自然就不能按照現代常見的模式去理解,也不能照現代組合成的復合詞的結構關系去套。要正確理解復合詞的結構,就必須明曉詞在構成當初時的結構狀貌,而不能統(tǒng)統(tǒng)按照現代人所能理解的結構狀貌來理解或解釋。如“繩之以法”,其中的“繩”在現代只能理解成表示的是事物物件義,而不會像古人那樣將“繩之以法”的“繩”理解成是動作行為義。但那樣一來,勢必無法正確地解釋“繩之以法”中“繩”與他字的關系。再如“額手稱慶”的“額”與“手”,今天看來都是名詞性的成分。但兩者卻是古代句法的關系,用現代句法來解釋,顯然無法解釋得通。
除上面所談的結構關系復雜的復合詞外,漢語中還有一種逆釋詞。所謂逆釋詞,就 ……(未完,全文共10090字,當前僅顯示2400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教學論文:漢語詞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意義、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