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論文:以學生發(fā)展為本 有效提高習作能力
錦堂小學 王英英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薄白魑慕虒W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性要求,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睂W生是學習的主人,作文教學只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真正達到習作的目的。根據(jù)自己幾年來的作文教學實踐,我想就如何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有效提高習作能方面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用心觀察——感受多彩生活
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泉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可見,學生真實生活體驗就是他們心靈的軌跡,也是他們習作的真實題材,“新穎的題材源自真實”。在習作過程中,許多學生常常苦惱要寫什么,甚至有部分學生寫出來的作文都落入“孩子發(fā)燒,爸媽冒魚背自己看病”,“老師
……(新文秘網(wǎng)http://m.120pk.cn省略613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小學生善于模仿,而課文又是最好的范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喜歡范文,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在學習第十冊《提燈女神》一課,教師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重點段落,指導觀察插圖,想像南丁格爾每日每夜的工作,也用上文中的“常�!薄安皇恰褪恰闭f幾句話。繼而發(fā)散思維,把對象擴大,同樣用這些詞語,來介紹自己的身邊的人,如老師、同學、父母、鄰居、清潔工人等等。再如第九冊《大自然的語言》一課,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地朗讀、想象、理解詩句,感覺詩歌中所蘊含的科學發(fā)現(xiàn),變無意識的閱讀為有意識的閱讀為有意識的欣賞、有意識的創(chuàng)編。孩子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你看那落葉在林間飛舞,不正像一只只美麗的蝴蝶?大自然在空中寫著:秋天已經(jīng)來到!”“你看那空中的燕子,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燕子飛得低低,大雨馬上就來到。”這樣,充分地挖掘課內資源,讓師生在一起仿寫、交流、創(chuàng)新,不僅有利于學生在一次次的語言實踐中提高譴詞造句的能力,還有利于其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2、鼓勵課外閱讀,養(yǎng)成練筆習慣
僅靠語文書中的語言積累是遠遠不夠的�!墩Z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小學階段應完成100萬字以上的閱讀量”。語言積累的最好辦法是博覽群書,教師要鼓勵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學校圖書室的書琳瑯滿目,要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擇閱讀書籍的內容、體裁等。根據(jù)不同年級,分別安排適當?shù)募糍N、摘抄、寫
心得體會等練習,或進行讀書比賽、每周一詩背誦比賽等活動�;顒又�,教師要有意識地表揚那些知識面廣、主動表達、有獨特見解的學生,讓主動閱讀的學生在活動中感覺到廣泛閱讀帶來的成功喜悅,引導學生感受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鳖^腦里儲存了大量的好詞、好句、好的表達方法,運用起來方便自如,文章的語言自然也就生動、形象了。
三、師生評改——提高習作能力
以前有的語文老師對學生作文評改非常細心,逐字逐句地修改。其實這樣的評改方式,會大大降低學生習作的信心。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讓學生學會評價與修改自己的作文�!睂嵸|上也是對這種傳統(tǒng)的單向性習作評改的一種改革和新的教學思路的指引。作文評議課,是教師的認定評價和學生的相互評定過程,是一個學生不斷揚棄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認識、了解、鑒賞更多的妙筆佳作,還能發(fā)現(xiàn),評改習作中的不足之處,并通過交流,填補自己知識的空白。
1、鼓勵學生自評自改
作方修改是
寫作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今中外寫作大家都十分重視對自己文章的修改。學生寫的每篇文章都有它的閃光點,或多或少迸射出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的火花。學生互評,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更多地發(fā)現(xiàn)作文中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獨特的寫法,也便于互相學習。在指導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評改前,教師要教給學生修改的方法,首先從學習修改自己習作有明顯錯誤的詞句入手,再反復揣摩、推敲,利用語感正確使用修辭手法,使文章語言更加生動、形象;然后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從別人的意見中知道了這篇作文的優(yōu)點、缺點,反復修改。對于重視作文評價,養(yǎng)成良好自改作文習慣的學生,教師要及時表揚鼓勵,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高了習作水平。
2、改進老師評改方法
老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改時,要注重增 ……(未完,全文共2709字,當前僅顯示1722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教學論文:以學生發(fā)展為本 有效提高習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