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提綱:……
一、引言
二、信貸配給視角下的團體貸款
(一)團體貸款的基本模型
(二)團體貸款基本模型的擴展
(三)信貸配給理論的不足
三、小額信貸中的信譽積累
四、總結
……
論文:信譽積累視角下的小額信貸
摘要:小額信貸以創(chuàng)新的金融理念吸引了眾多政策制訂者和經(jīng)濟學家的目光。但是,目前針對小額信貸的研究往往局限在信貸配給理論視角下的團體貸款,忽略了小額信貸項目中的其它重要因素,并且無法回答“為什么小額信貸項目的貸款規(guī)則會向更寬容的方向發(fā)展”。本文認為信譽積累是小額信貸中最重要的因素,并在
總結已有研究的基礎上給出一個迭代模型,強調(diào)了不同貸款規(guī)則間的演變,從而對上述問題給出解釋。
關鍵詞:小額信貸 信貸配給 團體貸款 信譽積累
一、引言
在傳統(tǒng)的信貸理論中,沒有可靠抵押品的貧困人口無法享受到正規(guī)金融服務。在這樣的理論下,通常認為政府應當為貧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務來幫助他們實現(xiàn)收入的增長,但這樣的理想在現(xiàn)實中并沒有成功。從國內(nèi)外的經(jīng)驗來看,由政府提供的扶貧貸款面臨著嚴重的逆向選擇問題和道德風險問題,不僅貸款回收率低,而且很難保證貸款能送到最需要它們的貧困人口手中。小額信貸可以看作是對這樣一種傳統(tǒng)理論的反思。20世紀70年代由Muhammad Yunus創(chuàng)立的Grameen
銀行以團體貸款的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GB模式也在全球范圍內(nèi)廣泛傳播,大量非政府組織(NGO)在金融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全面進入小額信貸的領域,為人
……(新文秘網(wǎng)http://m.120pk.cn省略838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981年的經(jīng)典
論文奠定了信貸配給理論的微觀基礎。Stiglitz 和 Weiss 指出貸款人和借款人之間的不對稱信息會有兩種效應: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在此之后,信貸配給理論的發(fā)展又分了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在信息不對稱假設下繼續(xù)研究信貸市場的均衡,例如貸款制度的設計以及如何利用不同的貸款合約來甄別不同類型的貸款者;另一個方向是將更多的影響因素引入信貸市場,例如不確定性和不對稱預期等假設。對信貸配給理論的兩個研究方向同樣反應在小額信貸的研究中:信息不對稱和借款人收入的不確定性成為小額信貸研究的出發(fā)點。
(一)團體貸款的基本模型
現(xiàn)有研究認為團體貸款的核心特點在于連帶責任,這相當于團體成員間互相提供擔保。對于這種模式的典型假設是銀行與一個團體而非個人簽訂貸款合同,在合同到期后由整個團體來一起支付貸款和利息,也就是說團體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對其他人的債務負有責任。
假設銀行的利率為,且銀行追求零利潤,同時貸款人不存在違約的行為。一個貸款團體由n個成員組成,每個成員可以得到1單位的貸款去進行投資。投資的結果有兩個:p的概率可以成功,得到1+R的收益();1-p的概率會失敗,得到0收益。
當n=2的時候,團體的投資結果有三種情況:1,兩個人的投資全部失敗的概率是,這種情況下銀行損失全部貸款;2,兩個人的投資全部成功的概率是,這種情況下銀行可以收回2個單位的貸款以及的利息收入;3,一人投資成功一人投資失敗的概率是,這種情況下銀行收益依賴于個人投資的收益率,如果個人投資成功的收益足以支付自己的利息和同伴的本息和,那么銀行收回2個單位的貸款以及的利息收入,如果個人投資成功的收益沒有這么高,那么銀行收回1+R。由于是2人團體,不妨假設,根據(jù)銀行預期收益為零,可知,即銀行貸款利率。而貸款者的預期收益為。
當n=1的時候,即團體貸款退化為個人貸款的情形,根據(jù)銀行預期收益為零,可知,即銀行貸款利率為。而貸款者的預期收益為。
對比n=1和n=2兩種情況,可以證明團體貸款中的銀行利率要低于個人貸款,但個人貸款中的貸款者預期收益要大于團體貸款。這里的經(jīng)濟含義是,在團體貸款這種模式中,人們通過互相承擔債務責任,將自己的部分預期收益轉移給銀行,從而使得銀行有向團體貸款的激勵。
(二)團體貸款基本模型的擴展
目前對團體貸款的研究集中在信貸配給理論視角,即以信息不對稱和借款人收入的不確定性為出發(fā)點,研究如何利用團體成員間的連帶責任來解決事前甄別和事后激勵的問題。
事前甄別問題指如何建立甄別機制來區(qū)分高風險和低風險的潛在貸款者。假定潛在的貸款者分兩類:一種有安全的投資項目,投資的成功概率是,投資成功后的收益為;另一種有高風險的投資項目,投資的成功概率是(),投資成功后的收益為()。由于信息不對稱,銀行無法區(qū)分高風險和低風險的貸款者,會導致一個逐漸萎縮的“檸檬市場”。Gatak(2000)等文獻強調(diào),銀行可以給高風險者以高利率、低連帶責任貸款而給低風險者以低利率、高連帶責任貸款將他們甄別開。章元(2005)做出擴展,證明團體貸款的高利率模式下,高風險團體會補貼低風險團體,從而刺激低風險者投資和抑止高風險者投資,實現(xiàn)團體貸款模式在高利率下的成功。
事后激勵問題指如何建立激勵機制來保證貸款人不會選擇策略性違約。由于信息不對稱,銀行無法確定貸款人的真實產(chǎn)出究竟是多少。在團體貸款基本模型中,假定信息是不完全的,當一人投資成功而另一人投資失敗后,投資成功的人為了避免承擔連帶責任,會選擇對銀行宣稱自己的投資也失敗了。例如在基本模型中,當團體總產(chǎn)出小于團體總貸款時,即使投資成功的人也會選擇策略性違約。相關的研究可見Laffont(2002)。
以上兩類擴展涵蓋了目前對團體貸款的主要研究方式。由于團體貸款模式又與小額信貸緊緊聯(lián)系在了一起,使得大部分對小額信貸的研究工作也局限于此。
在以上的現(xiàn)有研究中,只強調(diào)了連帶責任,并在此基礎上考慮團體貸款模式如何實現(xiàn)無抵押貸款。因為這樣的研究模式無法對銀行可采用的貸款規(guī)則進行比較,所以只能部分解釋團體貸款模式的成功,而無法解釋其不斷改進的過程。Hisaki(2006)認為連帶責任導致了嚴重的“搭便車”行為,并利用越南的相關數(shù)據(jù)對結論進行了檢驗。Aghion and Morduch(2000)進一步強調(diào)了其它重要因素,例如動態(tài)激勵、社會懲罰以及團體成員間的互相監(jiān)督報告等,認 ……(未完,全文共8616字,當前僅顯示2353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論文:信譽積累視角下的小額信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