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文教論文/教育/法律/畢業(yè)論文/>>正文

語文教學法初探

發(fā)表時間:2013/9/27 8:27:52

語文教學法初探
趙小妮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是新課程實施的主體。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是命令學生學習,而是傳授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不是讓學生被動地去學習,而是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索。下面我簡單地談一下我在教學活動中的幾點做法。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把這種興趣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才能幫助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課文。在語文教學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始終處于學習亢奮的狀態(tài),從而達到“課結束,興猶存”的境界。
例如教學《小稻秧脫險記》一課,我讓學生制作了雜草、小稻秧、除草劑的頭
……(新文秘網http://m.120pk.cn省略481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文時,為營造愉快的教學氛圍,我設計了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畫面:一群小蝌蚪,長著大大的腦袋,長長的尾巴,非常可愛,在水中快活的游著。為了讓學生表達出內心所感,我鼓勵學生嘗試表演讀,并在黑板上出示有關的句段,把“大大”、“長長”、“快活”用紅色突出,學生在演繹朗讀這段時,加上動作,重點讀出關鍵字,小蝌蚪活潑可愛、快活無比的樣子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了。緊接著,我獨白:一只小蝌蚪說:“不好了,我們的媽媽哪兒去了?”其它的同伴趕緊說:“我們去找吧!”接著我又變化圖片,圖片中的小蝌蚪慢慢的長出兩條后退,同學們一聲驚呼,!變了!變了!這時,鯉魚又從左邊“游”過來。再找兩個孩子對話,孩子們被深深的吸引了,我又連續(xù)制作了與烏龜、青蛙的圖片。小蝌蚪的行為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情不自禁的投入到“小蝌蚪的媽媽到底是誰?他為什么不認識自己的媽媽?”這個教學重點中去,同時,我不失時機的提問:“你猜到小蝌蚪的媽媽是誰了嗎?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你都了解青蛙什么知識呀?”這些問題的設計,正好為學生的好奇心提供了探討的機會,學生都興致勃勃的參與到尋找答案的討論中去,鮮活形象的畫面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
三、營造想象氛圍,激發(fā)學生情感
情感是學習語文的重要因素,在語文教學中,積極營造一個想象的氛圍讓學生入情入境,再加上豐富的聯(lián)想和品詞析句,讓孩子去感受文中的美景,去感受我們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達到情感共鳴。
例如在教學《東方之珠》一課時,我先給學生放歌曲《東方之珠》,讓學生在舒緩的音樂聲中感受香港的美麗,再讓學生根據課前了解的香港的資料互相介紹,由于是學生自己動手查閱資料,所以印象深刻,說的頭頭是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變?yōu)閷в,學生是游客。學生對這種身份的變化很新鮮也很好奇,學習興趣倍增,讓學生自己根據課文內容確定旅游路線,在舒緩的音樂聲中,學生光著小腳丫去感受淺水灣迷人的沙灘,到海洋公園觀賞海獅和海豚的精彩表演,到商場去購物感受香港的繁華,最后導游有一句“各位游客游了一天累嗎?”同學們齊聲回答“不累,因為還要欣賞香港的夜景!边@節(jié)課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充分想象的氛圍,學生身臨其境就像真的去香港游了一次,也感受到了香港的美麗和繁華,進一步感受祖國的博大和美麗,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感。
四、課內外相結合,進行課外拓展和延伸
課后要求學生通過收集整理與課文有關的大量信息,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拓展學 ……(未完,全文共2125字,當前僅顯示1351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語文教學法初探》